时间:2021-12-03 19:21:19来源:宝宝吧 作者:佚名 -->
在北方,储大白菜曾关系着北方居民一冬的温饱,这种做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一直沿用至今,到衣食富裕的今天依然很多家庭在冬天囤大白菜,那么冬储大白菜是从何时开始的?下面带来介绍。
正确答案:宋朝
解析:起初白菜只是长江流域一种地方性蔬菜,最早在南北朝时期,南方开始栽培白菜。至唐宋时期,白菜由南方传入北方,从此以其产量大、耐寒、便于长久储藏等,逐渐取代葵菜成为消费量最大的菜。
北宋孟元老在靖康二年(1127年)写的《东京梦华录》,记述当时宋都开封城市风情时,写到了当年宋朝都城冬储白菜的场景:“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官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之用。于是车载马驮,充塞道路。”
北方人过冬能囤多少大白菜?
对于南方朋友来说,北方每到立冬之后,就会准时上演这样一出“迷惑性戏剧”——一颗颗肥硕的白菜,正“有计划地”逐步“攻占”着座座城池。
它们数量庞大,可按吨来计算;它们排排矗立,“体格”结实,阵列齐整;且常常是筑起“高墙”,既有次序,又有形式感,充满着“压倒性优势”……
大批中老年人,会热情高涨地排长队购买,不顾天寒。交易过后,家中青壮,会将大批的白菜,运至家中。紧接着,他们会稳稳地将其储放于老窖内,亦或是院落中。这就是冬储大白菜的“人文盛景”。我小时候,常会目睹这番景象。
去年在北京,与一位日本来的朋友,游后海胡同,恰在转弯之际,看到了路边一片片白菜筑成的“铜墙铁壁”,那些白嫩青润的菜叶,在初冬的熹微阳光中,映射出纯朴、厚实的形影。那情境,不仅令我想到,汪曾祺先生,在《胡同文化》中,曾如此说过:“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早在民国年间,这种“全民行为艺术”就已在北平(今北京)盛行。梁实秋先生,曾这样描写:“在北平,白菜一年四季无缺,到了冬初便有推小车子的小贩,一车车的白菜沿街叫卖。普通人家都是整车的买,留置过冬。”
其实在清乾隆年间,北京人冬储大白菜的行为,就已成传统,乾隆帝都亲自作诗,描绘囤积白菜的民间景象——“采摘逢秋末,充盘本窖藏。”
而在清朝时的山东,人们更是详尽地总结出了,冬季贮存大白菜的实用方法:“小雪刨窝心白菜,竖排屋内,俟干湿适中,埋于润土内,顶上盖土,勿太深。用苫覆顶上土,则不致雨湿结冻。”
若再追溯的话,元代就零星出现了,关于此活动的记录;而在宋朝,皇城早已有这样的传统。详细记叙,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风情的《东京梦华录》里,便有当时开封城冬储白菜的场面。当时的人们,之所以会这样做,自然是因为,北方天寒,冬日缺菜蔬,所以,人们自然要储备大量耐存的白菜,来度过漫长冬日。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
网友跟帖
商务合作qq:88888888888
Copyright 2019-2021 438c.com 〖宝宝吧〗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