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27 01:50:57来源:宝宝吧 作者:佚名 -->
当前儿科医师人力不足,专职看急诊的儿科医师人数更少!有时,急诊现场的医护人力全部投入处理检伤分类为一级的状况,可能需要花上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当下的确很难兼顾其他等待就诊的孩子。下面的小编为大家分享孩子看急诊就是儿科医生吗,急诊医生会不会技术不好大家一起来看吧。
「你们是医师?为何不能清楚告诉我宝宝到底怎么了?」
一般在急诊处看诊的医师属于「急诊医学科」,主要责任是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患者脱离危险,后续再交由专科医师负责更精确的诊断与检查。但谢宗学医师强调,「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影」,为了保障孩童的就医权益,多数医学中心的做法是由儿科医师驻守急诊处,专门诊治18岁以下的急诊患者。
不过,在人力不足的医院,则无儿科医师驻守急诊处的配置,若碰到宝宝的病况较复杂时,父母可能无法立即由「非儿科急诊医师」口中获得明确的信息,这时就看当下的处置是转到病房由儿科医师接手,或再透过儿科门诊追踪,以确实了解宝宝的状况。
虽然多数儿科诊所的门诊服务到10点,但半夜12点之后,却只有两家医学中心和极少数区域医院的急诊处有儿科医师,换言之,孩子半夜有挂急诊的需求时,若刚好离有儿科医师驻守的急诊有距离时,该怎么办?
「你们的技术很差,扎了好几针还没成功,你不知道孩子很痛吗?」
急诊室中,父母与医护人员最常发生冲突的事就是「打点滴」,谢宗学医师指出,「争执点有二,一是孩子明明看起来好好的,家长却认为打点滴会让病好得快而执意要打;另一则是决定要打点滴了,却因医护人员没能一针打上,即无法将软管留置针一次就准确地放入静脉」。他说,前者通常在解释无效后,多会「顺应民意」;但后者仍是造成冲突的「引信」,实在是父母不忍生病的孩子再多受一点苦,心疼之余,不免将怒气转嫁到医护人员身上,进而出现一些情绪性的用语。对此,谢宗学医师无奈表示,「我们也希望一针就能打进宝宝的血管,但是帮宝宝打点滴是一件高度专业的事,其困难点在于:
小朋友打针时总是大哭大闹,全身不停扭动。
小朋友的血管极细,且常常无法从皮肤表面看到。
若小朋友脱水,血管会变得又细又扁,容易戳破。
若小朋友全身都肉肉的,很难看到血管。
家属的眼神、言语,往往造成打针者心理上莫大的压力。
当然,要能成功打上也不是不可能,他指出关键在于「固定」,「固定的好坏决定结果」,不过,急诊室医护人力有限,因此,固定工作多由家长协助,偏偏父母担心用力会弄痛孩子而没能妥善固定,导致原本该一针打上的点滴最后反而多打了好几针。然后,不能一针OK的医护人员,就被父母指着鼻子骂……。
谢宗学医师指出,「在急诊室工作的医护人员若手脚不够利落、不够好,早就不堪沉重压力而离职,能留下来的堪称个中好手,不用担心技术问题,只不过爱子心切的父母在一旁叨叨念念,甚至出现威胁字眼,不免影响心情而有失水准」,他请父母试想,「自身在执行极为精细的动作时,不希望一旁有人打扰」,进而将心比心,「让医护人员在安静的状态下专心帮宝宝打针」,这样才是真的爱护宝宝。
急诊现场写真
其实医护人员比任何父母还想一针OK,因为谁也不想被孩子的父母质疑「不会打针」,谢宗学医师说,「通常同一人打两针还打不成时,就会请同仁协助,不会任由宝宝继续当挨针包」。他补充,「打针技术再好的人,也会有手感不佳时,这时,会主动请他人协助执行打针的工作」。
网友跟帖
商务合作qq:88888888888
Copyright 2019-2021 438c.com 〖宝宝吧〗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