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9 19:51:07来源:宝宝吧 作者:佚名 -->
寒假临近尾声,很多孩子容易“玩疯了”,出现不想去上学的假期综合征,甚至是产生焦虑,在家里大哭大闹等情绪,家长应提前做好准备,怎么让孩子远离开学焦虑?怎么办?下面带来介绍。
第1招 模拟开学节奏
提前帮孩子调整好心态和作息生物钟,模拟开学节奏,营造收心环境。寒假放纵的节奏就让它快速成为过去时,开学前几天要按孩子上学时的作息时间起居,按时准备一日三餐,早睡早起,调整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特别要注意家庭氛围,让孩子感觉假期已经渐渐远离。逐渐减少孩子看电视、上网、出去玩的时间,和孩子商量安排一个合理娱乐时间表。让孩子保持一定量的体育运动,防止心理疲劳。可通过收拾文具用品、购置书籍等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第2招 多聊学校话题
跟孩子多谈谈上学期的学校生活,帮助他回忆开心的事情,比如,孩子要好的小伙伴、孩子非常喜欢的老师、孩子上个学期有进步的事情等。家长也可以让孩子给好朋友打个电话,谈谈心,唤起孩子对校园生活和同学友情的向往,让孩子怀着迫切的愿望回到学校。
第3招 宣泄不良情绪
有些孩子面对开学会产生紧张情绪,特别需要疏导。在开学前,可以跟孩子谈谈心,暗示孩子具备其他人不具备的优势,以缓解孩子内心的脆弱和不安,强化其在学校里曾经有过的正面的、积极的、带有快感的情绪体验;帮助孩子宣泄个人的不良情绪,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让其明白,上学期成绩优秀与不优秀已经成为过去,大家又重新回到了起点,本学期情况如何,主要看谁先调整好心态,最先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4招 制定家庭计划
从假期的无序到新学期的有序,过渡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详尽的学习计划,让孩子有章可循,有追赶的目标。这样做既可以让其感到奋斗有了目标和方向,又帮助养成了有计划做事的习惯,同时还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作为家长也不妨制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不仅可以借机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学习氛围,让其觉得“不仅我一个人在学习,我并不孤独”。
第5招 允许缓冲阶段
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还未成熟,长假过后,孩子的心理反差大,如果不注意调节就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如厌学等,但因为孩子年龄毕竟太小,他们自身难以控制和调节这些问题。对于孩子状态的回归,家长不可操之过急,允许他们开学后度过一段过渡缓冲期,慢慢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除此之外,小编还要提醒家长朋友们,帮孩子收心时还有这些常踩的“雷区”,请务必注意避免!
雷区1 急刹车
假期中,孩子很多方面都处于松弛状态,如果突然承载过多压力,易导致孩子情绪低落,甚至有抵触情绪,对开学产生恐惧心理。
雷区2 强制
家长强行遏制孩子的一切娱乐活动,孩子可能产生抵触、逆反情绪。
雷区3 严厉
有些孩子适应开学的时间长,若家长一味地严厉责骂,只会激化矛盾,还可能把“坏孩子”的意识植根于孩子内心,激发孩子叛逆心理。
01、孩子提供安静的“收心”环境
马上就要上学了,家长最好按照孩子所在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尽量不要再组织太多的娱乐活动。
按时准备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按时午睡,早睡早起,调整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02、与孩子一起回顾假期生活
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把假期生活“倒电影”式地回放一遍,对照假期计划,看哪些已经完成,哪些尚未完成。
可以一起分享下收获和遗憾(读书、休息、娱乐等各方面),并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03、帮助孩子收心,回归日常状态
假期中的孩子,心态通常较为松弛,而开学后则相对紧张,两种状态的转换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提醒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把心收回来,否则会给孩子太大的心理负担。在此阶段,建议家长尽量少安排大型活动,让孩子的心慢慢沉静下来。
04、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查漏补缺
提醒孩子检查回顾作业的完成情况,还有哪些未完成,尚有时间予以完成。
很多孩子经常将作业拖延至正式开学前一晚,挑灯夜战,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草草应付。因此,建议家长和孩子提早查漏补缺,高质量完成作业。
05、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展望下未来,提前做做规划和打算,在学校超越的目标是什么,新学期是不是要学一门新特长等等。
制定学习计划、树立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方向,消除盲目感,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06、读懂孩子情绪
经过小长假的休息,有些孩子可能会对上学感到“焦虑”甚至“紧张”,家长要正确做好沟通和引导工作,理解孩子产生的这些情绪,分析产生的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鼓励和支持。
家长要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多鼓励多沟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此外,跟孩子一起听听音乐、读读书也是一种有效的情感交流,更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
网友跟帖
商务合作qq:88888888888
Copyright 2019-2021 438c.com 〖宝宝吧〗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