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5 08:50:53来源:宝宝吧 作者:佚名 -->
孩子在上了幼儿园后就会发现一些贫富差距,这个时候往往孩子会选择回家问爸爸妈妈“我们家有钱吗”,不过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一般都很难回答上来,毕竟也只是中等家庭,总是有些家庭比咱家富裕,但是说自家穷也不是很好,那么怎么回答孩子这个问题呢,baobao8小编为大家解答。
1、幽默型答案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告诉孩子家里有多少存款,对他的成长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倒不如幽默化解。如果你也是这种想法,那么你可以告诉他“爸爸妈妈有钱,但是你没有”,这样的回答轻松有趣,既不会因为“哭穷”,让孩子感到自卑,也不会因为“炫富”,让孩子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
2、激励型答案
告诉孩子:“我们家里可能没那么有钱,但也没那么穷,爸妈会努力给你创造更好的生活,但是也希望你在学习方面能够努力,理解爸妈的苦心,不要盲目的和别人攀比。”穷和富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严格的标准,父母最好不要直接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免误导孩子。
3、实事求是型答案
如果你是非常务实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提问,你想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并培养他对金钱的观念,你不妨告诉他家里的收支状况,让孩子自己算一笔账,让他明白金钱是有进有出的,并且花钱的速度远远比挣钱要快,而且挣钱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孩子自己算完之后,心理自然就会有一个答案了,而且这样的“答案”很有教育意义。
4、趁机教育型答案
当孩子问你“咱家有钱吗”,肯定是抱有一定的目的来提问的,家长可以摸清孩子的心思,然后有针对性的解决孩子的问题。有的孩子可能会存在攀比心理,喜欢跟身边的小朋友比较,有的可能是觉得自己家的条件没别人家好,存在自卑心理,父母要趁机对孩子教育,让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
钱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孩子的观察和学习能力很强,只要带孩子逛几次商店,钱的用处便会树立在孩子心中,所以一味限制孩子用钱是没有用的。
家长们可以定期给孩子一些钱,鼓励孩子们合理地消费掉。在孩子每次消费后,和孩子及时地交流一下购物的感受。如问一下孩子:这次消费是否必要、是否合理、自己是否满意?通过交流,帮助孩子总结经验和教训,慢慢地帮助孩子梳理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钱的知识与道德教育有紧密联系。
孩子懂得钱应该经过劳动赚得后,便产生爱惜钱的心理,引起储蓄行为,避免浪费。我国当前某些学校学生对钱毫不珍惜,任意挥霍浪费,与缺乏理财教育有关。
懂得节约钱,计划开支,养成良好的习惯。
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洛克菲勒在童年时代,祖父每周给他10美分零用钱,到周末检查是否增加,迫使小洛克菲勒到街头卖报,养成劳动赚钱的观念。
而股神巴菲特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13岁时,他有了3000块,买了第一只股票。
在金钱方面给予孩子安全感
有一些家长为了杜绝孩子养成大脚大手的坏习惯,于是就在孩子面前“藏富”“哭穷”,但是这种做法需要适度。大家想,一个整日看着父母为钱发愁、抱怨的孩子,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吗?内心会非常自信吗?
所以在孩子成年以前,家长要以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一定会保证你上学、生活的费用,你不用担心。但长大了你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财富。”
这种承诺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孩子的内心安定了,智能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安全感是我们近年来家庭教育领域和心理学领域经常提及,而且颇受重视的一个概念。但安全感被人们强调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方面的依恋。
实际上,对孩子来讲,金钱方面的安全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
目前,一些富人家长为了杜绝孩子养成大脚大手的坏习惯,于是就在孩子面前“藏富”“哭穷”,这种做法需要适度;
适度的“藏富”“哭穷”可以变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如果过度了,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压力,造成金钱方面的不安全感。
大家想,一个整日看着父母为钱发愁、抱怨的孩子,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吗?
所以在孩子成年以前,家长要以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一定会保证你上学、生活的费用,你不用担心。但长大了你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财富。”
这种承诺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孩子的内心安定了,智能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宠爱,不是真爱。
中国的父母太宠爱溺爱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给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也总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辈子的也帮他们准备好,却忽视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选择。
很多父母不把孩子当人,而是等同小猫小狗一样的宠物,他们像对宠物一样,为孩子选择好了一切,吃什么,住什么,用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一切的一切。
而实际上父母们应该做的,仅仅是对孩子说人话,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一个人,这是必须的,因为他们真的是人,不是小猫小狗,只需要宠爱就够了。
希望年轻的中国父母,学会为自己和家人活着,也为社会活着,而不是再象过去父母那样,只为孩子活着。孩子有他们的自己的未来,靠自己寻找,靠自己创造。或许他们自己找到的未来,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作为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中成长,不要做生活全包的父母,避免教出只会学习的“低能”孩子。
网友跟帖
商务合作qq:88888888888
Copyright 2019-2021 438c.com 〖宝宝吧〗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