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2 01:15:02来源:宝宝吧 作者:佚名 -->
杭州纵火案还是时时牵动着人们的心,一家五口,却只剩爸爸一人,相信大家也对这个事情相当的在意,不过一般火灾发生后,消防人员是不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的,那么自救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昨天,是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者的“头七”。
虽然事情过去一周了,心情还是难以平复,被一个母亲和三个孩子牵动着纠结着每天都第一时间去看事件最新进展。
6月24日凌晨,杭州纵火案受害者家属开了微博,ID名为“老婆孩子在天堂”。
杭州蓝色钱江纵火案受害者家属开通微博后
发布的第一条微博
孩子们天真的笑容,和这位爸爸的文字,让人看了心里酸涩难忍:一下子失去4位至亲的,对他来说是何等残酷?
这种痛,不敢想,也不能想。
这些事情离我们那么远,却又那么近。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甚至连伸手施救的时间和机会都没有,就这样无辜地被夺走。
杭州纵火案现场图
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会先来。
那些年,学过的逃生法则
居然是错的!
如果事先没有逃生技能,没有自救知识,在面临灾害的那一刻,恐慌驱动下做出行为,可能伤害大过灾难本身。
在伦敦公寓楼大火发生时,有两名目击者称,他们看到有些父母将孩子从楼上往下抛给地面上的人。其中一人描述,一名婴儿从9楼或10楼往下丢;另一人补充说,看到一名5岁男孩从5楼或6楼的窗户被丢出去。(据环球网)
在杭州蓝色钱江纵火案的新闻里提到,妈妈把三个孩子拉到身边,躲避在离起火点最远的小女儿卧室。他们遇难的原因“并无烧伤,全然被窒息熏倒”。有人评论说,为什么不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防烟呢?!
湿毛巾捂口鼻的火灾避险法在很多人心里扎根颇深,但这种说法可靠吗?
自己试试就知道了。当我们真拿湿毛巾捂住口鼻,就会发现很难呼吸!住在低楼层还好,如果住在高层,指望拿湿毛巾捂住口鼻的逃生方式,几率有多大?
关键是在遇到火灾时,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不是为了排除烟雾,
而是为了降低吸入空气的温度!
这是早在两年前,我们就已经普及过的常识。(当时,我们曾特别邀请中国国际救援队CISAR队员、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教官——步兵博士为大家做家庭安全应急救援知识讲座。)
但,仍有很多人还抱着这样错误的“灾害应急知识”。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整理了火灾时,哪些不能做,哪些能做以及日常防火灾的准备工作……希望能传播给更多的家庭和父母看到;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事先储存好逃生的知识和技能,让避险成为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提示:本文主要是根据
国际救援队教官步兵博士在萌芽科普群的讲座、及 灾难不会跟你约好才来,请一定未雨绸缪(该文章全文经过市级消防局的专业消防教官审阅和校对,细节准确可靠)
整理而成,还有很多干货知识,大家可以戳蓝字回看。
一旦发现火灾
错误做法1:发现失火,第一时间打开门逃生
火灾真正的致命因素并不是大火,而是温度。
台湾高雄消防局局长在临退休之前曾写过一本书,里面提到了很多真实案例和数据。
在对遇难者进行尸检后发现,他们身上并没有任何着火痕迹,但很多遇难者从肺部到呼吸通道再到咽喉部,都已经发生了严重灼伤!
因为遇到火灾时,人们更害怕火焰,对高温气体就没有那么高的防备意识,但其实气体温度要远远高于火焰的!
如果在对着火点辨别不清时,就贸然打开门,高达400-500度的气体可能会立刻涌进来!
这些气体会导致鼻粘膜、肺和呼吸通道的烫伤,继而可能导致倒地、丧失行动能力和意识、休克,继而人们可能面临氧气浓度降低、火焰进入和房屋塌陷等各种致命因素。
正确做法:
首先要镇静,第一时间判断着火位置,火灾蔓延和烟气弥漫的方向。
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下层,且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应尽快往楼上逃生。
万一所有安全通道都被切断了,可以选择离火源较远的相对有利于逃避的且有水的房间内,进入房间后将门窗关紧,可以拿湿毛巾或棉被把缝隙堵严,并泼水降温。
关于封门泼水降温的重要性,步兵博士讲座里提到:
我们家庭里安装的普通门有一定的防火作用,但那并不意味着防火门真的能防火,而指的是门的抗燃烧时间比较长。
如果发现失火,摸到自己所处房间门把手很烫,说明高温度的烟就在这个门的另一侧。
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赶紧用其他的东西把这扇门封住,然后拿水泼。封门泼水的举动,至少可以让人坚持半小时,这也是救援队进行有效的生命救援的时间。
错误做法2:使用电梯逃生
有人会提到,911时大部分人是是通过电梯逃生的。但这有个前提,当时有很多专业消防队员控制用电!
用电梯逃生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控制!
因为普通人不太清楚电梯的供电系统跟居民用电的供电系统是分开的。在救灾过程中,如果消防人员把电一断,电梯也会断电,人员就会被困在电梯里。
错误做法3:不问路线,慌乱求生
在高雄大火的 调查结果中,有一点让人非常震惊:
很多人遇难的位置就是离自己房门不远处,而且遇难者们的头部朝向往往不是他们逃出的方向,而是朝向自己家的方向!
为什么呢?
因为在浓烟状态、伸手不见五指情况下,大部分人即便是匍匐着往前爬,爬出十步以后,会迷路:一是找不到通往安全出口的路和准确的位置;二是即便往回爬,非常慌乱情况下可能连通往自己家门的路也找不到。
正确做法:
选择合适的线路——这需要在火灾未起时,就了解自己所在建筑结构,安全出口位置,熟悉消防器材放置点,划出合理逃生路线。
并且穿越火和烟雾区,用水浇湿自己的衣服,用湿毯子裹住全身,用湿衣服包住头部等裸露部位。
高层住宅发生火灾
步兵博士曾在讲座中主要介绍了几个火灾中的高层逃生方法:
1. 通过安全通道逃生。
安全通道就是楼梯间的安全出口。在房屋设计的时候,安全通道的四周墙壁都是做过防火处理的,换言之,它是一个天然的隔烟通道。但是它的隔烟功能有一个前提,即每一层通往安全通道的门是防火门,并且平时都应该是关闭的。
我们平时很少会把防火门关上,因为我们觉得它很碍事、很重,我们通常会拿一些绳子把它打开,或是拿一些木楔子让它保持敞开,这样的情况下,它就变成了一个烟可以到达的区域。
如果我们在楼梯间里发现有烟进来了,那么它就已经不再是一个安全通道,而变成了一个死亡通道,那么人们在楼梯间往下走的过程就会觉得烟越来越大,很多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楼梯间遇难。
2. 通过高层逃生滑道逃生。
现在这种技术在国内普及率并不是很高,在发达国家的普及相对较高。逃生滑道跟滑梯一样,人可以从窗户里直接出来,从国际上普遍采用这种技术的国家来看,大概一分钟能跑出二十个人左右,所以这种方式非常受用。
3. 通过高空直升机救援。
就上海来说,高层逃生时一般建议顶层的人往楼顶上跑,因为楼房顶部可能会有直升机停机坪,这也就要求城市里救援系统中必须得有高空直升机救援,但并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做到,所以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4. 利用隔烟层。
在日本以及上海的老建筑(日方出资建筑的房屋,比如上海经贸大厦),这些建筑里通常每隔十层或十五层有隔烟层。
这个隔烟层在楼梯间进烟时,隔烟层形成天然隔断的通道,发生灾难时,人们可以逃往隔烟层,那里也会储藏有一些逃生自救的工具。
5. 采用高层里的自喷淋头。
所有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内部的火焰都是通过自喷淋头灭掉的。自喷淋头里的水是消防用水,它能把火灭掉,根据消防法,消防用的自喷淋头是必须要检查和测试的。
6. 通过高空绳索下降。
这种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救援技术。
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千万不能用手抓绳索往下降,因为我们承受不了自己身体的重量,搓一下绳索都有可能掉下去,这种案例经常发生;
第二,救援人员下降的高度跟绳索长度有关,一般来说,使用绳索由灾难层下降到安全层这样的高度,具体需要多长的绳索呢?一般身边会备一根二十米或三十米的。
日常做好这些
火灾发生时能救你一命
1. 提前制定“灾难约定”
在日本,这种契约形式是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被制定的。我们可以学习跟家人制定这种契约,当灾害真正发生的时候,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就可以与家人(尤其是老人孩子)制定契约,一旦遭遇灾害无法联系到,我们会在某个地方不见不散。
还要提前商量好一旦发生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最好制定出任务分工表。
可以把家庭应急避难场所及分工表,绘制成一个小图。
最好事先演练制定的家庭火灾逃生计划,确保家里的每个成员都要熟悉火灾逃生计划,全体家庭成员最好试着从每个房间徒步走向逃生出口。
2.熟悉所处建筑的消防情况
在杭州纵火案中,发现了很多消防“硬伤”:
灭火时,物业没能给消防队员提供户型图纸,极大延误了灭火时间。
消防车水到不了18楼,让人想不通小区设计时消防是怎么审批的?
阳台都要烧完了,那形同虚设安装在电梯厅的烟感才报警?(据新京报报道整理)
真是不敢想象这还是高档小区的消防情况呢!
所以,日常就先留心自己所在建筑的消防情况吧,这起码是自救逃生的基础。
知道建筑的楼层设计,比如警报器在哪儿;消防栓在哪儿、怎么用;安全出口有几个,怎么从自己房间能到……
了解自家建筑情况,最好能绘制出平面图,标出所有可能的逃生出口、住房周围的疏散楼梯等。
尽量事先划出两条逃生路线。一条可以从门出去,如何去往阳台、楼梯等安全疏散通道;如果房门被堵,还需要另外一个从窗户出去的逃生出口,如果窗户有防盗锁,事先准备好锤子等应急破窗工具及自救器材。
3. 家中常备这些物品
毛巾。
可以帮助捂住口鼻降温,也可以用来封门。最好要放在伸手能触及的地方,因为过去的事故表明,如果火灾在卧室发生会来不及去拿。
棉被。
尤其是有幼小孩子,身边预备棉被,如遇爆炸,可包裹孩子,防止玻璃飞溅;如遇火灾,可淋上水防止烧伤。
小型灭火器。
好的有加拿大枫叶牌,国产的也可以,就是我们车里常备的那种,放在厨房门口一个,卧室一个。
防火面罩。
带猪嘴过滤器的那种,消防器材店都有,家里有几个人准备几个。记住也要放到第一时间能拿到的地方,高层住户必备!
防火绳索。
烟雾报警器。
煤气泄漏报警器。
急救包
如果没有办法买到急救包,可以根据清单,在家里自己准备好一个这样的急救包,关键时刻会派上大用场。
以下为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的基本应急包物品清单,
基本应急包中应有:
水,每人每天4升左右的饮用和卫生用水;
至少可供三天食用的不易腐败的食物;
电池供电或手摇式的收音机及备用电池;
手电筒及备用电池;
急救包;
过滤污染空气用的防尘面罩;
湿纸巾和垃圾袋;
用于关闭设施用的扳手或钳子;
开罐器;
本地地图;
手机、充电器和充电宝。
在基本应急包外,可以考虑添加以下物品:
处方药和备用眼镜;
婴儿食品和尿布;
宠物食品和宠物额外需要用的水;
现金和零钱;
重要的家庭文档,例如放在防水便携盒中的保险文件的副本、身份证明、银行帐户记录、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
应急参考材料,例如急救手册和政府机构发布的免费信息;
为每个人准备睡袋和暖和的毯子,如果气候寒冷,考虑多准备些被褥;
全套的换洗衣物,包括长袖衬衫、长裤和结实的鞋子。如果气候寒冷,考虑多准备些衣物;
家用氯漂白剂和滴管——用九份水兑一份漂白剂,可以将漂白剂当作消毒剂使用;在紧急情况下,4滴常用家庭漂白剂兑约1升水可作为水处理措施,但不要使用带香味、有清洁功效或不褪色型的漂白剂;
灭火器;
装在防水容器中的火柴;
女性用品和个人卫生用品;
餐具、纸杯、盘子、纸巾和塑料器皿;
纸和笔书、游戏或其他供儿童娱乐的用品。
资料来源:果壳网 http://www.guokr.com/article/440617/
4.学习掌握一些急救知识
我们还可以通过专业机构和手机应用获得急救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在遇到灾难时沉着冷静应对。(回复关键词 急救 可以查看海姆立克和心肺复苏术)
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在红会网站(http://www.redcross.org.cn)最下端查找到相关省的网页后查询培训信息。地市级红会网站也可在隶属省级红会网站上找到链接。
各地120急救中心也提供应急救护培训,但因各地工作发展需要,并不是全部地区都能提供针对市民的培训。需要查阅当地急救中心网站获得相关培训信息。
一些培训机构:
国际sos与和睦家医疗(United Family Healthcare)作为涉外医疗机构也在国内部分城市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具体课程安排要询问当地机构。
在北京的朋友还可以在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999)参加培训。
一些手机APP:
由中国红十字会提供的专业急救应用。请点击此处下载:http://www.redcross.org.cn/hhzh/zh/sy/zl/app/
(该软件是根据英国红十字会和美国红十字会的手机应用软件进行的汉化)
美国红十字会提供的应用(First Aid by American Red Cross)可在apple store下载。
此外,家中有孩子的家提供还可以在apple store下载:British Red Cross Baby and Child First Aid
http://www.redcross.org.uk/babyandchildapp
(英国红十字会的first aid应用只能在uk apple store购买)
学好逃生技能
既是救自己,也是救他人!
正如步兵博士所言,一旦灾难发生,能够有效的第一时间对我们实施救援的,是位置上离我们最近的人,距离越近施救效果越好。
因为越是专业的救援队伍到达现场的时间越长!
国际要求的时间一般是二十四个小时,跨洲救援要求四十八个小时到达现场。就现在国内的情况来看,我们专业救援队最快也需要四个小时以后才能到达现场。
因此在灾害到来的时候, 我们的邻居、在一起上课的同学、离我们近的亲戚,他们所掌握救援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们在受困时候被营救出去的可能性大小。
而我们作为父母,所掌握的救援能力是帮助你的孩子获得有效救援的最直接有力的手段,而并不是依靠专业救援队伍。
步兵:地质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国际救援队CISAR队员,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教官,中国应急救援杂志社编辑,美国Syracuse雪城大学Maxwell危机管理学院访问学者,北航公共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友跟帖
商务合作qq:88888888888
Copyright 2019-2021 438c.com 〖宝宝吧〗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