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3 01:23:55来源:宝宝吧 作者:佚名 -->
当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出现了障碍,那么,亲子关系也会存在问题,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很多时候你说的不是孩子想听的,孩子说的不是父母想听的,那么,孩子为什么不想和爸妈沟通?下面小编就来说说。
1、你想说的,不是孩子想听的
我们对和孩子交流,常常存在一个误区:总把质问当聊天,而且聊的内容很单一,不是问学习就是问温饱,好像除了这两样,孩子再没其他需求了。
不仅如此,当孩子对某些问题表现出不同意见时,还会被我们指责,并灌输大道理。
李玫瑾教授说:很多父母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最大一个特点就是没有选择。
我们的交流,常常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再用“威逼利诱”的方式让孩子认可。
成功了,这就是一次愉快的交流,证明孩子愿意和我们沟通。反之,就是孩子难以沟通。
我们想说的,只是我们在意的,而不是孩子在意的。所以孩子才会越来越排斥沟通。
2、孩子想说的,不是你想听的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感受不到爱的交流,无法走进心里。
很多时候,孩子的交流欲望,正是被我们扼杀了。
“妈妈,我觉得很难过。”
“没必要难过,坚强点。”
“妈妈,我今天看了一本很有趣的小说。”
“看小说会影响学习,不许再看了。”
“妈妈,我同桌说她喜欢我们班长。”
“这么小就早恋,不自爱,你可不能这样。”
……
当我们这样回应孩子时,说错了吗?没有。
但孩子以后却不愿再和我们交流了,因为他们说什么,我们都在拒绝、否认,甚至打断,只因我们觉得这些话题不值一提。
我们完全忽略了,这些都是成长中很重要的东西,孩子会因为这些事哭和笑,一味的否认孩子的感受,只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很多时候,我们想听的只是自己认可的事,而不是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和父母交流是没用的。
本想说服孩子的心,最后却缝上了孩子的嘴。
3、不说的背后,一边拒绝,一边渴望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追求价值感与归属感。
孩子也不例外,他们渴望自己的心事有人听,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认同,渴望摆脱内心的孤独感,渴望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渴望从沟通中找到自身价值感和归属感。
用沉默代替呐喊,用拒绝表达需求。
他们心里,其实比我们更希望获得沟通交流的机会。
所以,孩子越拒绝,越要引起重视。他们不是长大了,不是不爱说话了,他们其实是缺爱了,失望了,不知道如何去沟通了。
1、心平气和原则
工作的压力,频繁的应酬,这些生活中的琐事往往让家长们普遍少了点心平气和,即使意识到沟通的重要,但也有心无力。
很多时候,孩子犯了错还来不及解释,父母立马劈头盖脸狠狠地批评孩子。孩子内心能不委屈,能不抗拒吗?
如果爸爸妈妈可以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我相信孩子肯定也会意识到错误并努力改正,而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也会主动沟通。
2、平等原则
很多父母和孩子沟通,总是摆出一副“你必须听我的”样子,然而沟通的前提应该是平等。
不要把“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常挂在嘴边,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孩子才能更好的敞开心扉去和父母交流。
3、共情原则
善良的沟通,是对孩子没有指责、打骂和强迫,是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接受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在此基础上促进沟通的完成。当孩子感觉自己被理解,便容易放下内心的对抗。
沟通中,一个孩子得到的共情越多,感受到对方的话语和行为越善良,能至少减少80%的沟通冲突,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网友跟帖
商务合作qq:88888888888
Copyright 2019-2021 438c.com 〖宝宝吧〗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