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承受挫折真的好吗 孩子习得性无助怎么产生的

时间:2022-03-07 05:44:51来源:宝宝吧 作者:佚名 -->

很多家长想要孩子尽早的独立,让其承受这个年纪不应该遭受的挫折和磨难,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容易使得孩子有“习得性无助”的心理,那么孩子习得性无助怎么产生的?下面带来介绍。

孩子承受挫折真的好吗 孩子习得性无助怎么产生的

孩子习得性无助怎么产生的?

有一个让孩子一直失败的魔鬼,叫做“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心理状态,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是那么无能为力,最终丧失信心,陷入无助。

▲ 多次受挫,会产生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他曾用狗做了一项实验。

把一只狗关在无法逃出的笼子里,让它听令人痛苦万分的蜂鸣声并加以电击,狗最初会拼尽全力去尝试逃跑,但怎么都离不开笼子。

多次重复实验后,在电击前把笼子打开,当狗听到蜂鸣声后,不但不尝试逃离笼子,而是倒地准备迎接痛苦的到来。多次受挫后,狗产生了无力感,放弃了自救。

原本可以采取行动来避免产生不好的结果,但却觉得努力和尝试终究是徒劳的,放弃任何的反抗,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孩子承受挫折真的好吗 孩子习得性无助怎么产生的

▲ 习得性无助来源于家庭

习得性无助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来的。研究表明,过度管教、过度溺爱的家庭都会提高孩子习得性无助的几率。

无助感会像一种传染病毒蔓延到孩子的各个方面上,总在一件事上失败,便容易对这件事产生放弃的念头,并对自我产生怀疑。

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是在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中得到的,在家庭训练中,家长的步子要慢下来,一点点去引领孩子。

一个小宝宝摔倒后哭泣,锻炼TA的方式不是立即去扶起来,也不是继续看着宝宝一次次地摔倒而不作为,而是给予TA一些有建设性的帮助,让其拥有自己爬起来以及再次摔倒后不再哭泣的能力。

想让孩子独立,不是一味地让孩子去试错,也不是在一边袖手旁观。当父母看到孩子某些独立的需要,有必要给TA表现的机会以及合理的引导。父母的理解、鼓励与帮助正是对孩子独立的支持。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怎么做?

在认知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一个“最近发展区”观点,孩子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是孩子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二是孩子可能要达到的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是这两者中间的过渡阶段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做的事有三种:

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任务

在别人的帮助下可以完成的任务

无论有多少帮助孩子都做不到的任务

培养孩子独立性,最好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即在别人的帮助下可以完成的任务。这个阶段,在家长的帮助下,教授孩子某些知识或技能,孩子更容易学会。

挫败会带来成长,还是习得性无助,中间有着一步之遥,就取决于家长怎么做。

Tips:

▲ 不轻易说不可能,给孩子一个尝试的机会

就算某件事真的对孩子来说很难,也别轻易对TA说不可能,因为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 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自己的成就感,是培养TA独立的优先条件

有时候让孩子产生无助感的,仅仅是无助本身,压倒TA的往往是一种抽象的感觉。

孩子承受挫折真的好吗 孩子习得性无助怎么产生的

▲ 孩子是否可以独自完成作业,是很重要一项能力

独立,是个很大的概念,对每个孩子的不同阶段的独立,都有不同的定义。对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有一个很棒的方法是:看孩子是如何完成作业的。

“看到作业就不想写,一会儿头疼,一会儿肚子饿了……总之就是各种拖拉。”

“给孩子辅导作业他就嫌烦,数落他不开心就说嚷嚷‘我不会我就是不会!’”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是现在很多家庭孩子写作业的真实写照,很大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办法独立完成作业,于是家长只能进行陪读。

过多依赖父母完成作业的孩子,在自己独自遭遇学习过程中的摩擦和挫折时,会遇到不会管理自己的问题,产生内心的无助感,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习得性无助”。

如果写作业需要家长陪伴,这绝不是孩子的天性需求,也不是TA的正常需求,说明这成为了一个习惯,孩子潜意识里认为陪自己写作业是大人的一份责任,不陪伴就不认真写。

以上就是孩子承受挫折真的好吗,孩子习得性无助怎么产生的,请大家继续关注。

最新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商务合作qq:88888888888

Copyright 2019-2021 438c.com 〖宝宝吧〗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