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9 22:24:45来源:宝宝吧 作者:佚名 -->
怎么让孩子,让孩子有什么办法呢,孩子上幼儿园不适应怎么办呢,小编就来说说吧。
第1步:对幼儿园充满期待
“分离焦虑”作为“入园综合症”的最明显特征,几乎是每一个孩子都会遇到的,它是一种幼儿离开依恋对象的一种不安全感。其实,分离焦虑非常正常,是儿童成长的必经阶段。而且可预期的焦虑和可控的依恋,是亲子关系健康最强有力的证据之一。“陌生焦虑”则与“分离焦虑”有关但又有所区别。“陌生焦虑”是幼儿因接触到新环境而感到的紧张,新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从而形成一定的心理冲突。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环境发生变化,接受的信息多了,面临的问题也变得比较复杂。这时,孩子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产生紧张感和不适应感,从而出现哭闹等情绪焦虑等反应。
除了生活环境的改变会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家长的焦虑情绪同样影响着孩子情绪的不稳定。入园初期家长总有许多不放心的理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还是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抱,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张望,生怕有个闪失。其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对幼儿园也还没有建立信任态度,总是担心教师责任心不强、没有爱心,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得不到悉心的照顾。当孩子回到家里,家长又忍不住问长问短,“宝宝吃饱了吗”“有人欺负你吗”“喜欢老师吗”,关心孩子的同时,其实也在传递成人的焦虑和担忧。这些现象都会影响甚至加重孩子的陌生焦虑,延长入园适应周期。
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儿童期则对应两种基本需要,一是安全需要,二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其实刚入园的幼儿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家长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期待感,传递幼儿园老师是一个可以帮助自己的人。爸爸妈妈还可以通过幼儿园老师了解班上有哪些小朋友是住在同一小区或邻近地区的,互相联系,彼此串串门或相约在双休日共同到郊外或游乐场玩耍。当孩子有了熟悉的伙伴一同上幼儿园,陌生焦虑就会被大大缓解。
第2步:同伴交往,不焦虑
谈起社交问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则会受到“纵”和“横”两种社会关系的影响,“纵”主要指亲子交往,“横”则是指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入园前,以纵向关系为主的家庭生活,家长可能会更多地顺从孩子,而这些无意识的行为形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为了帮助孩子适应入园,家长可关注这段时期内孩子社交关系的扩展与转化。比如,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先营造出一种平等的亲子交往模式。此外,多创造孩子间合作互助的机会,同伴交往为孩子赢得了实践社会交往技能的平台,有利于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形成自我概念。角色扮演游戏就是孩子之间练习交往行为,形成同伴交往观念的一种最佳游戏形式。在游戏中,孩子逐步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意图,通过讨论甚至还会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由此建立友谊。这一过程,孩子的观点采纳能力得以锻炼,逐渐摆脱思想的“中心化”。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孩子得到的认可和接纳,同样也满足了归属和爱的需求。
第3步: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
孩子的语言能力与其社会交往程度直接相关,在孩子的入园适应过程中也非常重要。由于词汇量不够丰富,表达能力有限,3岁以下的幼儿在叙述一件事情时,往往不能连贯地按一定逻辑顺序进行,想到哪说到哪,内容断续,与此同时还伴有手势、表情、语气等。这需要听者根据当时的情境,审察手势表情才能“听”懂,这就是“情境性语言”。据研究,直至6岁,孩子语言中情境性语言的占比仍维持在50%左右。如果孩子在语言交际中,过多地借助手势和面部表情来替代语言表达,长此以往,就会影响语言的正常发展。如:孩子把嘴张开,并发出“啊啊”的声音,大人就急忙给孩子拿他爱吃的东西;孩子用手指向玩具,只要说:“给我”,大人就立即满足其相应的玩具。
当孩子的生活环境转换,沟通对象由熟悉其情境指代的父母,扩展为面对30个孩子的老师和那些与自己同等语言发展的同伴时,这种非言语替代表达的问题就会更加凸显。如果孩子不能够明确阐述自己的需求,可能会被老师忽视。如果和同伴无法通过积极沟通解决游戏冲突,可能无法体验到群体游戏的乐趣,也无法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对此,在入园前甚至语言发展初始,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充分发展语言表达的准确指代性。
首先,家长应做好语言示范,这其中包括了清晰指代、完整语序、积极表达。其次对待孩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装糊涂”,即在与孩子的语言沟通中,对孩子的一些手势、表情和简单的“啊啊”声装着不懂,迫使孩子掌握并习惯使用准确的言语表达方式。如:孩子用手指着书架上的玩具,用恳求的目光看着你,这时别忙着给他取玩具,而是装糊涂,问他要什么,也可以通过反问的方式,为其示范正确的描述方式:“告诉我,你是要书看呢,还是要小熊玩具?”长此以往,对那些懒得说话的小朋友,既能帮助他充分掌握情境性语言,又能激发起他主动表达的积极性。
针对入园适应,家长可在幼儿入园前和开始的一学期,尽可能和孩子多沟通,运用语言描述幼儿园的生活、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直接示范给孩子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向老师和小朋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例如,想喝水了就要说:“老师,我想喝水”;想加入游戏,可以直接问小伙伴:“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在语言表达和情境练习方面,绘本是一个非常棒的道具。绘本可以通过语言和图画的匹配,直接提升幼儿的词汇量,通过故事的发展强化不同情境下的语言运用的效果。推荐爸爸妈妈们在入园适应期,有针对性地与孩子一起共读同类型绘本,比如《汤姆上幼儿园》,在故事中与孩子一起面对幼儿园的新生活。
第4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3岁的孩子同时具备事事都有要自己干的独立欲望,和时时缠着妈妈撒娇的强烈依赖性。这一时期,是孩子独立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父母一定要善用好这一时机,适当地给孩子提供独立生活的机会,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蒙特梭利认为,秩序是生命的第一要义。秩序感的建立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建立对生活常规的安全感,增加孩子的逻辑能力。因果关系则是最基本的逻辑能力。比如,尿在裤子里裤子会湿、玩具不整理好会踩到摔倒或下次找不到。通过让孩子了解到各类事件的因果关系,从自我思维判断的角度来规范行为,从而建立自律。溺爱孩子的长辈常常会说:他还这么小,懂什么,当然要我帮他,或者容忍他的任性。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宝宝学会了走,他就乐意走来走去,帮大人拿东西;一旦学会了用勺子去盛饭,他就想挑战用筷子去夹菜。相信孩子是一个独立思考、有行事能力的个体,即使他还不到3岁。
下面罗列了3岁宝宝可以具备的独立生活能力。当然,谈到月龄并不是要攀比,只是说明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孩子一直在成长,能力一直在加强。
最后,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还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一些规章制度,如接送的要求、请假的手续等。因为建立常规不仅仅针对孩子入园适应,也不仅仅关乎幼儿。孩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之一,入园适应是一个小小家庭需要共同面对的事件。请和孩子一起从内心迎接一个新环境,拥抱每一个新伙伴,适应所有的新事物。
网友跟帖
商务合作qq:88888888888
Copyright 2019-2021 438c.com 〖宝宝吧〗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